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为了能够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损失,而事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应急救援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生产经营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具体如下:
预案 类型 |
含义 |
|
|
|
|
|
|
|
|
|
|
未按照规定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法律后果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主体需要承担的行政责任。
若生产经营主体在应急管理部门日常执法检查中被发现存在未按照规定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违法行为,那么,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七条第(六)项的规定,生产经营主体会被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若逾期未改正的,则会被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罚款,同时,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会被处以罚款。
若生产经营主体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部门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发现该生产经营主体存在未按照规定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违法行为,且该违法行为与事故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那么,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应急管理部门将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对生产经营主体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是每一位生产经营主体的法定义务。在实践中,许多生产经营主体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缺乏对应急救援预案的了解,不重视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工作,在被应急管理部门查处时才意识到,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需要承担数额不小的罚款、停产停业整顿等行政责任。此外,若因此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主体除了承担行政责任之外,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若构成犯罪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主体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及时依法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在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正常开展保驾护航的同时,也避免了相关法律风险。
